2021年淮南市環境質量狀況公報
2021年,淮南市地表水26個監測斷面(點位)中Ⅰ-Ⅲ類水質比例為76.9%,總體水質良好,出境水質與入境水質基本持平。市轄湖泊營養狀態為輕度富營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4.8%。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好,區域聲環境質量較好,各類功能區平均等效聲級達標率71.2%。輻射環境質量保持安全水平。
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
(一)環境空氣
1.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
2021年,淮南市市區環境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濃度、臭氧(O3)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濃度分別為8微克/立方米、23微克/立方米、71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0.9毫克/立方米和16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均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臭氧 (O3)和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分別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0.01倍、0.01倍和0.20倍。市區環境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濃度分別較上年減少20.0%、17.9%、6.6%、12.5%、18.2%;臭氧(O3)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濃度較上年增加1.3%。
2.主要污染物空間分布
田家庵區師范學院、經濟開發區消防支隊、謝家集區政府、八公山區政府、潘集區政府、毛集區焦崗湖風景區管理處(參照點,不參與全市均值評價)、鳳臺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和鳳臺縣鳳凰實驗中學(省控點,不參與全市均值評價)、壽縣老環保局大樓和壽縣現代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子站空氣自動站(省控點,不參與全市均值評價)共10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的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濃度均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
臭氧(O3)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濃度:鳳臺縣(2個點位均值,以下簡稱鳳臺縣)、毛集區焦崗湖風景區管理處和壽縣(2個點位均值,以下簡稱壽縣)空氣自動站臭氧(O3)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濃度均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其他區超標倍數由大到小依次為八公山區政府和謝家集區政府0.025倍、經濟開發區消防支隊0.012倍、潘集區政府和田家庵區師范學院0.006倍。
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八公山區政府、毛集區焦崗湖風景區管理處、謝家集區政府、鳳臺縣和壽縣自動監測子站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其他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超標倍數從大到小依次為:潘集區政府0.11倍、經濟開發區消防支隊和田家庵區師范學院0.10倍。
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各站點均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超標倍數從大到小依次為:潘集區政府0.37倍、田家庵區師范學院0.23倍、八公山區政府0.20倍、鳳臺縣0.17倍、經開區益益乳業工業園0.14倍、壽縣0.11倍、謝家集區政府0.09倍、毛集區焦崗湖風景區管理處0.03倍。
3.綜合指數評價
2021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16,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4.8%。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與上年相比降低9.8%,優良天數比例比上年增加2.1個百分點。
(二)酸雨
2021年,淮南市降水pH值范圍在6.45~7.0之間,pH年均值6.65。全年無酸性降水檢出,降水中酸雨頻率為零。與上年相比無明顯變化。
(三)降塵
2021年,全市降塵量均值范圍在3.6(鳳臺縣)~4.3(田家庵區)噸/平方千米·月,年均值均未超過7噸/平方千米·月。時間分布為秋季最高,夏季相對較低;區域分布為鳳臺縣和大通區降塵量較低,田家庵區、毛集實驗區和經濟開發區降塵量較高。
二、水環境質量
(一)地表水環境
2021年,全市地表水26個監測斷面(點位)中Ⅰ-Ⅲ類水質比例為76.9%,無劣Ⅴ類水質,總體水質狀況為良好。比上年增加0.7個百分點,水質狀況保持良好。
1.河流
市轄淮河干流及其支流22個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比例為 86.4%,無劣Ⅴ類水質,總體水質良好。與2020年相比水質比例增加5.2個百分點,水質狀況保持良好。出境斷面新城口和入境斷面魯臺孜水質評價指標年平均濃度值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
主要超標斷面為永幸河入淮口斷面、架河入淮口和南中心溝河口斷面,水質均劣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標準,為Ⅳ類水質,主要污染物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
2.湖泊
全市湖泊4個監測點位Ⅰ-Ⅲ類水質比例25%,無劣Ⅴ類水質,總體水質輕度污染,與上年相比無明顯變化。主要污染物為總磷、化學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
2021年,瓦埠湖點位水質評價指標年平均濃度值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綜合營養狀態為輕度富營養;高塘湖、焦崗湖和安豐塘點位水質評價指標年平均濃度值均劣于Ⅲ類標準,符合Ⅳ類標準,主要污染物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綜合營養狀態均為輕度富營養。
(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
2021年,淮南市地表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與上年持平。各水源地水質保持穩定達標。
三、聲環境質量
2021年,淮南市區域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3.3dB(A),噪聲總體水平為二級,聲環境質量較好,與2020年相比增加1.9dB(A),噪聲總體水平等級穩定保持二級。
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7.6dB(A),噪聲強度等級為一級,聲環境質量級別為好,與上年相比穩定保持為一級好。晝間噪聲超過70dB的交通干線長度為630米,占總監測路段比例為1.1%;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與2020年相比減少0.2dB,超標路段較上年減少4020米,超標率與去年相比明顯降低。
各功能區噪聲平均等效聲級達標率為71.2%,晝間達標率為87.5%,夜間達標率為55%。晝間達標率與2020年相比增加10個百分點,夜間達標率與2020年持平,平均等效聲級達標率與2020年相比增加4.9個百分點,晝間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明顯好轉。
四、輻射環境質量
2021年淮南市三水廠、平頭山水廠、袁莊水廠、李嘴孜水廠和瓦埠湖取水口點位水質年總α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范圍為≤0.04-0.06Bq/L,年總β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范圍0.12-0.17Bq/L,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遠低于規定限值。
淮南市城市中心區和城市郊區綜合電場強度均小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時變電場和磁場的公眾暴露導出限值。
淮南農場、經濟開發區、謝家集區政府、師范學院4個基礎點位大氣電離輻射強度年累積劑量率均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淮南國控點(淮南農場)土壤放射性核素中238U、232Th、226Ra、40K、137Cs含量均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輻射環境質量與上年相比保持穩定。
五、措施與成效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在省生態環境廳的精心指導下,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干部職工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勇于擔當作為,凝心聚力苦干,持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福祉。
(一)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一是嚴格執行生態損害賠償。認真落實《淮南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加強與檢察院、法院、公安機關、成員單位的溝通協作。2021年,對涉及我市4個批次生態損害賠償案件線索開展核查,對2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進行追賠。二是堅決遏制兩高項目上馬。嚴把項目環境準入關。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鑄造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的環評文件一律不批;對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環評文件,一律不批;同時,全面提升污染防治措施。執行最嚴格污染物排放標準,對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部分子行業項目嚴格執行《安徽省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地方標準,大氣主要污染物嚴格落實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特別排放要求,堅持“一廠一策”,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項目堅持行業帶頭原則,依據生產工藝及特征污染物,引導企業針對性采取政策鼓勵的收集、治理措施,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三是持續規范在線監控管理。穩步推進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的安裝、聯網和運維監管“三個全覆蓋”工作,全年共完成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安裝22家,均與市平臺聯網,數據實時上傳。全年共對全市“三個全覆蓋”名錄企業開展714家次現場檢查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522個問題及時進行交辦和督促整改落實。我市列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企業安裝、聯網完成率為100%,位居全省前列。我市重點排污單位數據傳輸有效率為99.98%,位居全省第一。
(二)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全力打好新一輪污染防治攻堅戰
1.以“五控”為總抓手,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改善空氣環境質量這個核心,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以“五控”為抓手,建立健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推進機制。二是開展“清潔城市”行動。2021年,排查取締了境內6個散煤加工點,城管部門取締經營性小煤爐、爐灶660余個。三是開展“清理黑煙車”行動。生態環境、交警聯合路檢路查91次,檢查檢測車輛1486輛,查處尾氣超標車輛197臺。四是開展火電企業超凈排放改造。印發《淮南市進一步推進燃煤電廠深度治理實施意見》,對全市燃煤電廠實施超凈排放改造,2021年全市已完成深度治理10臺機組。2021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改善幅度全省第五;PM10改善幅度全省第四;空氣優良天數比例74.8%,改善幅度全省第六。三項主要指標“兩降一升”,改善位次全省靠前,空氣質量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2.以“達標”為總目標,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一是嚴防入河排污口整改反彈。對全市已整改完成的入河排污口建立“一口一檔”檔案資料,規范設置了標志牌,定期進行監測。二是對跨界水域實施重點治理。先后5次與阜陽市開展聯合檢查和聯席會議,共同磋商焦崗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組建焦崗湖綜合執法中隊,嚴查未批先建、非法排放污水等典型違法案件。強化湖區治理,推進突出問題整改。先后投資9億元,建成9項重點控制性工程,6項一般控制性工程。三是對汛期水質加強監測監管。加強河道堤岸管理,定期組織河道清理,嚴防汛期污水進入河道。2021年,地表水國考斷面達標率87.5%,新城口斷面、五里閘斷面、石頭埠斷面水質均值達到Ⅱ類,瓦埠湖斷面、白洋淀渡口斷面、西淝河閘下斷面水質均值達到Ⅲ類,水質升類斷面個數較去年同期增加2個。全市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國考地下水監測點位達標率均為100%。
3.以“安全”為總底線,全力打好凈土保衛戰。一是開展土壤風險隱患排查整改。對淮南市金達力蓄電池有限責任公司等43家2021年度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結合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情況,編制企業土壤、地下水自行監測方案,針對排查出的隱患積極組織企業制定整改方案進行整改。2021年度43家土壤重點監管單位30家已編制完成土壤隱患排查報告,共排查出隱患34條,整改完成32條。二是開展涉重金屬行業排查整治。全面排查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對全市11個工業園區和38個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土壤、地下水進行取樣監測,監測因子包括了砷、鎘、六價鉻、銅、鉛、汞、鎳等7種重金屬,動態更新了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排查清單和整治清單。經統計,我市目前共有7家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2021年我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計劃完成26個行政村,已完成25個,剩余謝家集區望峰崗鎮山余村未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計劃完成35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黑臭水體消除1個,已全部完成。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計劃完成23個,已完成19個,剩余鳳臺縣的4個未完成。
(三)嚴格依法治污、以人為本,認真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
1.積極推進突出環境問題整改。一是抓好各類督察問題整改。2021年中央督察組共交辦285件信訪件,已經驗收274件。二是全面開展大起底回頭看。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市開展“大起底”“回頭看”排查工作,梳理匯總形成總清單和分行業分領域清單,形成“問題+清單”,包括問題、整改措施、整改標準、整改時限、整改責任,并確定問題中心點坐標等。共排查上報問題20個,已經完成5個。市級核查問題165個,完成151個。三是上下聯動推進專項監督。按照省紀委要求,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市紀委監委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專項督查,進一步深入排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突出問題,助推各類突出環境問題真實整改。第一輪對全市285件信訪件全部走到場、交到手,共排查問題48個,所有問題全部發函交辦,形成整改閉環。
2.加大力度打擊環境違法行為。2021年,全市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17件,下達處罰決定176件,罰款1086萬元。適用四個配套辦法查處案件67件,移交公安案件5件(其中行政拘留2件;刑事拘留3件)。
3.有效做好環境風險防范化解。一是積極辦理信訪投訴。2021年,市本級共受理群眾投訴828件,已辦結803件,辦結率96.9%。通過多措并舉抓信訪,全市生態環境系統領域今年以來未出現大規模群體性上訪、到省進京越級上訪、以及敏感熱點輿情。順利完成了重要節點、重大活動和建黨100周年大慶期間的信訪穩定工作。二是全力開展隱患排查。建立了突出涉環保項目“鄰避”問題主要風險隱患工作臺賬和生態環境領域風險隱患四項清單,目前共排查環境風險隱患22處,已完成整改12處。三是認真做好輻射監管。對全市490枚放射源,進行了全覆蓋、全方位、無死角檢查,持續高效做好輻射安全許可證核發、變更、延續、注銷工作,共辦理輻射安全許可證45件。全年共舉辦8場輻射安全與防護專場培訓和考試,共計考核人數達400余人次,通過培訓和考核,宣傳了輻射相關法律和安全防護知識,有力提升了我市輻射從業人員業務素質、風險防范意識和輻射安全防護水平。全年共認真辦理涉及輻射項目的投訴案件27件,所有投訴案件均按時辦結,完成率100%。
(四)提升治理能力、管理水平,推動新階段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
一是加大環保宣傳教育力度。利用“雙微平臺”及報紙、電視、電臺等各類新聞媒體大力推進宣傳工作,全年“淮南市生態環境局”微信端共推送信息1515條,微博端共推送信息1498條。二是健全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嚴格依據技術規范完成了對各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和水質自動監測站的日常運行維護和管理,2021年完成六個大氣國控站點儀器設備的更新采購的招標、儀器設備的驗收及總站的顆粒物比對工作,確保監測數據真實可靠。三是提升主動服務企業意識。在審批上做減法,在保證環評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減少環評時限,提高效率,目前我市環評報告書審批時限壓縮為24個工作日,環評報告表時限壓縮為12個工作日。在服務上做加法,我局嚴格按照市“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和“環企直通車”常態化推進工作要求,局領導班子分別確定包保縣區和企業,定期走訪企業,宣講政策,收集企業反應的各類問題,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發展中遇到的環保難題。四是探索試點環境監督長制。出臺了《關于推行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長制度的實施方案(試行)》,2021年潘集區和田家庵區兩個試點縣區已初步完成試點工作。

- 上一篇:淮南市壽縣生態環境分局2022年工作謀劃
- 下一篇:淮南市大通區普查中心